當市場正在為炒作瘋狂、為投機狂熱的時候,置身事外變成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你對現實感到不滿、對自己感到不滿的時候。
但也正是這樣的時候,更應該要慢下來審視自己,不僅是審視自己的資產與盈虧,更應該包含了自己對於投資的想法、觀念,甚至是進入市場、進入投資的期待與動機。
因為往往在最焦急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想要重壓搏一把、將生死至於之外的危險時候。
焦急、想賺錢、想給自己、給伴侶、給兒女、給父母過好日子的心情我們都有,但也必須清楚地知道,只有先好好的過生活,才能夠好好的投資。
Pt1.什麼是投資啊?
一般來說,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都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點了解,也知道為什麼要做、做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後果是什麼。
例如想要讓身材變好、體態變得更健康,可能的方法是開始健身,練臥推、划船、深蹲,因為我們知道臥推可以讓胸部變大(廣義上來說)、划船有機會讓背部變的厚實,深蹲可以刺激腿部甚至全身的肌肉成長,而我們也知道開始健身之後,身體會出現一定的痠痛,也知道可能會受傷所以會慎選可以刺激成長、又不至於受傷的重量;注意姿勢,所以可能會請教練上課,或者參考網路影片知道動作大概該如何進行,如果感到疼痛也會馬上停止。
但一般人對投資有這樣的態度嗎?
好像不是,從網路很紅的社團「當沖勒戒所」就可以窺見一二,很多人沖到家破人散都還不收手,不禁好奇大家有沒有好好想過「投資」是什麼?還是只知道投資就是買低賣高?但不知道為何而買、為何而賣?
投資(尤其是股票),最一開始的本意,是因為我們看好一家公司的體質、財務、創意、商品、前景,或者各種理由,選擇將我們的資金借給他們,希望他們可以用這一份資金讓生意更方便進行、可以進行市場的擴張或者產品的研發、銷售,這一份資金會轉換成一張證明,也就是股票。有賺錢的時候會分紅(股利)給我們,等到未來我們選擇結束這段關係的時候可以在市場上賣掉屬於我們的那份證明,此時這份證明所代表的價值,也隨著公司成長而隨之變多,因此不只能享受到這份證明的增值,同時我們也能享受公司獲利之後的年度紅利。
為了讓公司浮現他的價值,會需要用時間去交換、等待,這也代表的我們的資金會需要停滯在這個地方,為了要能夠安心地進行投資,事前也必須做一點準備。
PT2.那投資前要做什麼準備啊?
如果仔細看上面前一段話,可以整理出幾個事實:
1. 研究一家公司是否值得信賴、未來是否值得期待需要兩樣東西:資料與時間。了解公司的財務體質是否健康、產品的內容、提供給什麼樣的客戶,占比多少等等資訊就需要蒐集很多資料,因為不能只去了解一家公司,而是需要了解整條展業鍊,而這可能需要花上數天甚至數周的時間,如果你不是相關從業人員,資料蒐集的難度會更高。
2. 「你的信賴(投資)」從進場到開花結果需要時間,可能以周甚至年為單位,所以這筆錢跟定存有點像,需要跟日常使用(食衣住行)、應急(醫療等備用理由)的資金分開。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順序應該是安定生活,也就是至少有地方住、有東西吃、有衣服穿、有錢看醫生,達到這樣的生活水準之後,才會開始「準備」要思考、進行投資。
即便做完前面說的,也不代表馬上可以開始進場,在完成環境的準備工作之後,焦點就會轉到個人,檢視然後分配自己的資產,常見的說法是進行資金分配,除了現在手頭上有多少錢之外,也需要對自己的財務有誠實的了解,每個月進出多少,身上是不是有貸款或者債?同時也要準備一點資金以因應不能預期的風險,例如家裡突然要用錢、車禍、生病等等。
這麼做除了確保基本的安全之外,也避免很多人投資失利卻又捨不得虧損出廠的時候,不得不借錢度日,讓生活陷入窘境、甚至負債的困境,我們都聽過一些周轉不靈的案例,因此絕對要避免自己誤入歧途。
除了為了生活所需之外,這麼做也可以反向避免自己因為資金沒有餘裕,為生活所迫只能提早將投資用的資金挪出來做生活上的使用,錯過了原本的機會。
什麼用途的錢就用在什麼用途上,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理完「投資」的概念簡述,以及最、最、最基本的風險控管之後,下一篇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什麼會有人陷入高風險的投資行為,背後有可能是怎麼樣的心理機制在運作。
聲明:
本文旨在協助普羅大眾進行人生、生涯、財務規劃當中的「自我探索」與「心理準備」,並非實際上的商品投資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