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在水底下呼吸的經驗」
實習結束後,趁著空檔去拿了最基本的OW潛水證照,對於從小就一直夢像在水中像魚一樣呼吸的我來說,雖然是最基本的執照,但那份在水中呼吸的喜悅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也不禁默默地在心中把在水下呼吸跟諮商做了類比,潛水跟諮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可怕,但兩者都充滿了我們對於「不習慣」的害怕。
在陸地上大部分的我們是用鼻子呼吸,周圍到處都是可以供給給我們的空氣,然而在水中並不是這個樣子,周圍充滿了會令我們窒息的水。
在諮商室內不也是這樣嗎?在這50-60分鐘之中,就像身處踏不到地的水域,周圍密布了令自己感到窒息的話題,想如呼吸一般正常的吐出文字,但卻如鯁在喉。
為了去彌補、去補償人類對水域的擔心跟害怕,教練會有明確的指示,在海底考試的時候,有時候也會互相抓著彼此的手臂,提供支撐跟安全感。
不過在諮商室當中比較難以(也不是這麼恰當)提供肢體上的安全感,相對來說我們也會隨著時間建立強大、可以維持很久的,心裡面的安全感。但是對於初次踏進諮商室的人們,或者正在猶豫要不要踏進的人怎麼辦呢?或許你正是那樣的人,還卡在踏進水前的恐懼、要不要在水中吸進第一口氧氣的步驟。如果對於要說什麼、能說什麼感到疑問或擔心,可以參考底下幾個方向。
一、我怎麼了?這樣多久了?
這個問題有三種回答的方式:生理狀況(頭暈、胃痛)、心理狀況(悲傷、緊張),實際事件(親人離世、工作不順)。
一般來說心理師都會在這之後詢問這個狀況的持續時間,然後邀請你回想當時「可能」發生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狀況。
例如你可以這麼開頭:「我最近常常覺得很緊張(心理狀況),不知道怎麼了,生活當中很難專心。」
二、我最近(以及之前)發生什麼事情?
過去的事件(小時候,或者成長過程中的大事件)一定會對「現在」
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吸引我們進入諮商的通常都是由「最近」的事情所形成的導火線。有時候甚至不見得能夠想起過去的事情到底是怎樣,只被最近的事情搞得心煩意亂。
例如你可以這麼開頭:「我最近跟我的伴侶分手了,但相較於之前我特別生氣/難過,跟以前幾段關係不太一樣…。」
三、我要談幾次?
「時間」也是個很重要的元素,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事情,好的心理師不會被這個問句堵住,而是能夠透過這句話去打開更多話題。
例如你可以這麼開頭:「通常來說,我們會需要談幾次?」
- 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麼做是希望可以突破第一句話、說出口前的害怕,有些心理師會主動詢問,而你可以透過上面的問句預先稍微整理好想說的,而有些心理師會讓來談的人自己開口,這種就比較容易讓來談的人擔心,也更需要提早做準備了。
隨著你們彼此的對話變多,會形成一股「話流」,你們之間的對話會逐漸變的自然,瀰漫在周圍,令人感到窒息的話題也會開始不那麼令人窒息。
在水中的話,你會開始有餘裕注意到周圍有什麼生物或景色,而在諮商室的話,便能夠開始逐漸注意到還有什麼沒說完的、那些是更令人窒息的話題,以及自己的心情是如何隨著話題起伏,這些都是重要的資訊,但就有待你與心理師一起探索了。
希望每一個人在需要的時候都能夠找到能陪自己安全下潛,安全上浮的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