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新增一個部落格標題


 


不見得只要出現一次很糟糕的依附、互動經驗,就會造成創傷或者影響到個人的自我認同、解讀(你要用任何詞彙代替都可以)

 


創傷之所以為創傷,就像佛洛依德所述:受到的刺激遠超於可以承受或是自動復原的程度。或者如比較近年的複雜性創傷的定義之一:長期反覆的接受到相對前者低程度的傷害,而且無法逃脫,例如受虐兒沒辦法離開家庭。

 


因為足夠深刻(或者傷害累積得夠久),他會融入自我認同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描述自己的方式「我就是爛、我就是永遠都不夠好、我所做的一切都不值得」,影響到整個人生,影響他面對自己、面對職場、面對親密伴侶。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兩種習慣:

在人際當中證明自己有價值、避免被拋棄、傷害、貶低;

去證明別人一定會遺棄、傷害、貶低自己。

這兩種,都是為了試著接近安全、圓滿的自己所做的努力,

但也都會使人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而為什麼創傷很難被修復?

想像一下你在石壁上面敲出一個大洞,然後10年後回來發現洞還在,

然後告訴他抱歉,當初是我的不對,洞會復原嗎?不會。

即便你跟石壁和解,即便石壁有靈性原諒了你,

這些傷痕都還是會在,這就是童年創傷跟他令人困擾的地方。

 


製造創傷的人可能永遠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製造了創傷、

面對自己製造的創傷也會感到無力、不然還要怎麼辦的感覺。

 


光是意識到創傷、了解創傷對自己的影響可能就要花很長的時間,

然後再花更多的力氣去適應、與之共處,中間的歷程是非常反覆波折的,

因為他與表面的原諒、道歉真的是幾乎半點關係也沒有。

 


那怎麼辦呢?

至少第一步得看到並且接納受創者糾結的情緒吧,

後續幾步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