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過動兒親子關係篇:情緒暴衝怎麼辦?

過兒心情像火車一樣橫衝直撞,四個方法陪你一起穩住孩子

· 兒童與青少年,過動症適應,心理諮商,親子關係,ADD成長經驗談

開學一段時間了,我想家長們也會開始收到導師的抱怨、孩子帶回來的各種情緒;

適逢天氣劇烈轉換的時間,大家的身心靈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父母作為孩子情緒承接的角色,想必會很難受,而過動的孩子情緒暴衝起來,要好好面對更是難上加難。這篇當中我整理了五個簡單明瞭的心法供參考,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夥伴!

1.評斷之前,先理解:保持好奇心、建立好關係

在心理諮商/治療當中,無論是理論還是實務現場,都越來越強調「關係」的重要性。

沒有接納的關係,就沒有互相的信任。

沒有互信的關係,就沒有合作的基礎。

沒有合作的關係,就沒有改變的空間。

而要讓關係保持「接納、互信、合作」,我們在想法上必須保持開放與彈性,減少反射性的判斷或批評。好奇心會在這個部分擔任重要的角色,當我們減少大人角度的立即判斷,改由帶著好奇心去理解孩子的經驗、想法,陪著他去「看見」自己的感受與反應,他才能夠感受到安全,而非彷彿要與全世界為敵的害怕、緊張與恐懼。

孩子有可能遇到各式各樣令他很不舒服的事情,但他又沒有辦法處理或解決,所以才會有如此激烈的情緒反應。

因此,孩子需要知道你是站在他這邊的,知道爸、媽會接納他,當他覺得安全之後,才能感覺到信任,也才有合作的可能。站在同一邊不代表是寵溺,而是願意一起改變、願意一起承擔改變的麻煩與責任。

另一方面,近年對於ADHD/ADD的大腦研究也更加明朗,這類型的孩子的衝動控制跟情緒能力「本來就會」比較弱,他們在大腦還未成熟跟發展出技巧之前,是「必定會」情緒暴衝的。提到這個不是要家長們放棄希望,而是「降低初始標準跟期待」,沒有這麼多要求,就不會有這麼多失望。

當我們預期一件事情一定會發生、鐵定會發生、鋼定會發生,就能比較坦然的面對、也做好更足的準備。

2.分辨孩子的情緒:對我,還是對事情?

過動孩子的情緒潮來潮去,有時候發作起來,旁邊不管是誰都會被波及,此時作為情緒的承受者(家人、伴侶、朋友),往往在心裡面會產生一個疑問「我有做錯什麼嗎?為什麼他這麼生氣?」,而這樣的懷疑有時候會激起我們內在的防衛心,「我已經對你很包容了,你還這樣對我?」。

但基於角色,以及相對的成熟程度,你會需要暫停下來,拋開反射性的防衛跟情緒,用理智去思考,孩子的情緒,主要是因為事情而產生,還是因為我而產生?

這個是家長們需要去練習的技巧與承擔的責任,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這正是孩子所缺乏的「情緒處理」技巧,孩子也不見得知道自己怎麼了,他只知道自己好生氣、好生氣。

孩子就像海浪,家長就像消波塊,海浪發作起來不見得是針對消波塊,但如果沒有消波塊的承接與疏導,海浪就會造成災難。

broken image

3.孩子降溫三步驟:承接、整理、回應

當我們在心裡面做了一些準備,接下來就是技巧的部分,因篇幅關係,在此會以簡短介紹為主,詳細內容可以期待後續文章,或者閱讀相關書籍。

除非孩子的情緒達到極限,正在地上滾、牆上爬,甚至是拿東西攻擊別人(或自己!),在這之外,家長們都可以試著這樣跟孩子說話: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或其他情緒),但媽媽/爸爸不太清楚原因,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怎麼了嗎?」

第一句,家長展現了他對孩子「沒有批評」,並且「站在一起」的態度。只要不遏止孩子的情緒,願意陪他停在當下的感覺之中,您就已經做到了消波塊的第一步,承接。

「爸爸/媽媽猜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你想跟他們玩,但他們不想,是這樣嗎?」(可以替換成您遇到的事情)

第二句,在這個環節,我們要協助孩子利用邏輯的方式了解、處理情緒,同時在這一步當中,也讓孩子「知道你懂他」,光對孩子說「媽媽/爸爸知道」是不夠的,父母知道的內容也必須講出來,孩子才會在心理上感覺到自己是被了解的,同時,他也才能透過父母學習了解自己的情緒,而這,就是整理。

「會不會是你很害怕自己真的遇不到好朋友,沒有人跟你玩,你很擔心、也很害怕,但你不曉得該怎麼辦,只好這樣發脾氣呢?」

第三句比較進階一點點,爸爸媽媽要去「猜」可能的原因,用不帶批評的方式去猜孩子的內在可能在想與感受什麼,我們都一定會有猜錯的時候,但猜錯是沒有關係的,時常孩子要的只是你認真猜的那個態度,這股善意和溫暖會被孩子感受到,同時也有個對照,如果不是這個原因,或許是另一個原因。但無論如何,透過釋放出「我想了解你的感受」關係會得到強化,同時也會打開日後改變的空間。

broken image

4. 建立情緒溫度計:孩子不發燒、家長不感冒

最後這個部分一個技巧,雖然很常見,但也很實用。

許多單位,例如部分醫院、社區診所,甚至是某些學校教室,都會準備類似的教材。

透過將情緒分等級,分為0-10級,0為情緒平緩,能夠好好說話的時候,10則是暴走狀態,打、摔、哭、鬧樣樣來的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因為有時候孩子很難將情緒作細緻的區分,若一開始遇到困難,可以簡單分成0-5級。

透過建立情緒溫度計,父母可以判斷孩子現在的狀態,並使用相對應的「招數」,孩子爆炸的太過頭了(10等),就讓他在一個安靜沒有刺激的環境待著一下,倘若還能溝通,便練習以語言的方式表達,讓周圍的人知道。

而孩子也可以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讓他更能跟其他人(例如老師、朋友)說,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狀況,例如孩子可以跟老師說我現在9等,覺得快要上去了,老師也就能用9、10的方式處理,而不是還用3等的技巧面對,減少雙方的摩擦。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原本情緒上湧到一定程度之後,他會衝去窗台甚至是屋頂哭,嚇到辦公室的老師要出動三五個拉住他,差點就被學校退學。

但透過會談以及溫度計等情緒技巧,他開始能夠判斷自己的情緒狀態,也因此更能比較主動的讓情緒的等技下降,避免讓自己走到9、10等比較難以處理的情緒狀態,也更能讓老師們知道他現在的狀態,師生溝通比以前容易許多。因為孩子的狀況特殊,加上我們見面的間隔較長,我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才跟他一同完成情緒技巧的學習與熟練,但不會每位孩子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適應、學習,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開始熟練這樣的技術。

broken image

無論是否是過動的孩子,在他們成熟(18-20,最近的研究甚至有25歲才會成熟的概念)之前,一方面他們大腦還未成熟,生理層面上會造成情緒起起伏伏,二方面他們的人際與情緒的經驗不多,技巧層面本來也就不如大人們,所以他們會有這麼多衝動行為、暴衝情緒,其實某方面來說才是「正常」的。

然而過度衝動、情緒起伏過大,確實會造成孩子自己,以及周圍的人的困擾,也因此我們才會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夠好好的面對生活。

如果你在練習這些技巧,或者爸爸媽媽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請歡迎來信讓我知道,我們可以一起練習、一起成長。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