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社團看家長們的貼文時,經常看到家長敘述了一小段狀況,然後詢問社團中的大家,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可能是過動症,或者到怎樣的程度才需要去看醫生?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疑問,孩子有問題,是所有家長心中最害怕的事情,然而今年因為疫情,醫院反而變得更加危險。即便沒有疫情,從掛號、就診、接受衡鑑/測驗,也都是一段勞心勞力的過程。
在之前學習與蒐集資料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國外有一系列相關的網站,在介紹跟普及ADD、ADHD的知識,幸運的是,網站就有評量孩子是否有過動症狀的小測驗,因此特別翻譯給社團的家長們使用(來源標註在文末)
初步的ADHD量表評估:
這份測驗的設計目的是協助您觀察您的孩子是否表現出ADHD、ADD的相關症狀。題目的原理是依照美國心理學會(APA)所編制的DSM-5當中對於ADHD的診斷標準所建立而成。
請您照著以下的順序填妥答案,並接著閱讀表格後的文字。
(如果圖片不清楚,也可以考慮從雲端下載此份文件:網站連結)
此測驗分數為0- 68分,選項的分數分別為:
從不=0;很少=1;有時=2;常常=3;總是=4。
這個測驗的設計目的是協助您觀察您的孩子是否表現出ADHD、ADD的相關症狀,因此,即使您在以下的測驗當中獲得比較高的分數,並不代表您的孩子一定有過動,但如果得分落在「51-68」分之間,也就是在大部分的題目當中您回答常常/總是,或許就可以考慮帶孩子去接受近一步的檢查、測驗,或衡鑑。
看醫生之前要注意的事情:
實際的診斷只有在醫生或者相關的臨床人員,在完成一系列的衡鑑之後才能確定,在此之前都還有其他很多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過動ADHD/ADD也經常跟其他「發展性」的疾病(特別容易出現在孩子或青少年)有共同的症狀,例如:學習障礙、對立反抗症、泛自閉症症候群,這個重疊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最好的狀況是確診不誤診,家長能協助醫生的就是盡可能的蒐集關於孩子的資訊,而不只是「功課寫不完」、「坐不住」、「停不下來」、「跟其他孩子起衝突」。
「功課寫不完」是一個結果,但原因是孩子專注力飄去玩具、手機、其他新鮮刺激的事情,還是孩子在閱讀、理解上面就有問題呢?
「跟其他孩子起衝突」也是一個結果,但原因是孩子著急想插隊、換別的遊戲玩、沒有注意到要輪流讓大家都玩到,還是他就是想反抗規則、想生氣、想攻擊或傷害別人(對立反抗)?還是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內在的情緒、對遊戲本身有執著(泛自閉)?
因此,若您在這份測驗或其他類似的測驗上取得比較高的分數,或者經常聽到老師、其他小朋友的家長跟你說孩子的狀況,最好的狀況就是去給醫生看一看。但另一方面,家長也有需要注意跟完成的事項。
任何一種狀況,都是越早發現、越早處理為佳,生命不會因為ADD、ADHD的標籤而被限制,接受天生的樣子,發覺自己的優勢,才是對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資源簡介
- 藥物治療:精神科醫師,可就診於各型醫院兒童精神科、兒童心智科;社區精神、身心診所,透過藥物改善狀況,需與醫生討論用藥種類、劑量與方式。
- 心理衡鑑:精神科醫師,可就診於各型醫院或社區精神、身心診所,提出衡鑑的要求,醫院需要排隊,社區需要自費。
- 心理治療/諮商: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孩子的過動還會衍生出許多問題,壓力、人際關係、焦慮,甚至是憂鬱或創傷,這部分可以透過與心理師固定進行會談得到緩解,甚至解決。
- 技巧訓練(生活、社交):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除了心理議題的會談之外,過動的兒童,比起成人,更加需要學習實際的生活技巧,無論是生活收納、課業學習,或者是人際關係,都能透過學習新的技巧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資料來源:
推薦文章:
若您想要分享與轉載,歡迎!
但請記得標註來源或直接分享本文,感謝您的配合!